谁来给照明赋予“灵魂”?
照明已经从初灯泡的一般应用发展到规模化、系统化、集成化与智能化的科学应用;现代照明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社会化,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民生产业。照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可或缺,并成为社会繁荣、进步的象征。但是,现代照明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要塑造照明的“灵魂”。
一、何为照明的“灵魂”?
无论照明电器与照明技术如何发展,或发展到更高级的智能化水平,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照亮生活与工作的空间。这就决定了照明的灵魂必须是为“人”服务。
照明行业资深设计师姚梦明对此有着精彩的诠释:“以人为本,智能互联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和中国照明设计未来的走向。光环境已经成为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用更好的照明设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以人为本、创造健康的光环境就是照明的“灵魂”。
然而,在我们随处可见的楼堂馆所等大面积的照明工程中,缺少灵魂的、缺少人性化的照明大量存在,如近年来一些地方过分追求“亮”,已成为一些照明工程的通病,其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自然界动植物的节律,或浪费电能等公共资源。这样的照明也必然面临淘汰或更新!
二、谁来赋予照明的“灵魂”?
谁来赋予照明的“灵魂”?这无疑是照明设计师思考与肩负的重任。可谓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为何提出这个命题?因为目前中国的照明设计存在不少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如照明设计与环境不和谐,灯光太亮,成为光污染源;照明设计师自身专业与艺术修养欠缺,不能胜任设计;也有的设计师被业主搞得晕头转向,无奈地改变设计初衷,甚至放弃原设计,接受所谓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案;因为商业、预算等原因改变创意,设计理念不清或难以体现在照明设计中等等。产生这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有设计师水平参差不齐,有设计师与业主的矛盾,有来自不同方面的横加干预,有同行的不正当竞争,更有理论含混等。说到底是对照明工程或灯光装饰工程社会功能的认知不同与需求水平的高低不一造成的。
如何使中国的照明工程、或称灯光装饰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为照明赋予“灵魂”,使其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社会的期待,也是照明技术与应用发展的趋势。
这几年来,中国的照明产业正处于转型期,上市公司不断增加,企业实力大增,兼并整合能力空前强大。飞利浦、欧司朗、美国通用照明等大公司纷纷调整公司的产业布局与结构,基本是退出制造业甚至部分研发领域,保留品牌与渠道,为的是轻装上阵,分享更大的市场蛋糕。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采用或创新何种模式,照明设计师在用户与产品之间发挥着如同排球一传手与二传手兼有的技术整合、协调关系与“直取”市场的作用,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核心,是处于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枢纽地位。凸显照明设计师的“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三、中国照明设计灵魂何在?
中国照明工程设计的专业化起源于建国50周年大庆,1998年之前几乎没有专业的照明设计工作者,照明设计的工作是由建筑电器工程师兼做的。为庆祝建国50周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始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照明设计师从无到有,可谓应运而生。
中国各地照明“亮化”工程的发展犹如一夜春风梨花开,楼宇亮化、园林亮化、古建亮化、桥梁亮化、商业街区亮化,河岸亮化与大型音乐灯光喷泉等等,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特别是我国近十几年来,照明工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照明设计师已成为照明业具有龙头作用的重要领域。
大量城市“亮化”工程、政府项目等的催生了照明设计师行业化,特别是在200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设立照明设计师职业工种,自2008 年开始,中国照明学会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授权和指导下,在全国开展照明设计师的培训和认定工作,使照明设计师在中国迅速形成一个专业群体,使中国的各类夜景灯光装饰水平不断提升。据悉,目前中国大陆经过培训,获得证书的高级照明设计师843名,中级1750名。他们已成为中国照明设计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特色的照明市场环境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化照明设计师,越来越多的照明工程设计与设计师获得国内外大奖。2009年,郑见伟的建筑灯光作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七号院”获得了北美照明学会(IES)颁发的夜景照明设计世界唯一高奖——保罗沃特拜里奖,使他成为首位问鼎世界级照明设计奖的中国灯光设计师。2014年,郑见伟的作品“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又获得被誉为照明界奥斯卡的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IALD颁发的卓越奖。2016年5月,许东亮的灯光作品,中国哈尔滨大剧院照明设计,获得第34届IALD国际照明设计奖——光辉奖。还有不少的照明设计获得中国照明学会颁发的中国照明界国家级专业奖——中照照明奖。表明中国照明设计师在理念与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许东亮的中国哈尔滨大剧院照明设计,获第34届IALD国际照明设计奖——光辉奖
中国的现代照明产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期,市场的形态发生变化,设计师队伍也在优胜劣汰,同时大型场馆对照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照明进入规模化,集成化与智能化控制阶段。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对照明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仅仅懂得照明电器,懂得一般照明技术已远远不够。不仅要懂得不同的风格、特点和潮流,还要懂得智能控制,懂得区域性文化。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将照明设计师推向了国际市场。
高级照明设计师许东亮认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照明设计师,首先要具有作为一名设计师的素养,要能够理解环境、理解建筑及室内外空间,掌握空间构成方式与材料的性能特点,从而恰当地用光表现载体和空间。因此,经过建筑学、城市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专业学习的人是比较具有基础条件的。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把适当的光通过适当的器具控制传递出去,达到某种功能的或景观的目的,这里又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如光学的知识、光控制方向的知识、电气控制原理方面的知识等,这些是作为照明设计者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著名照明设计师郑见伟谈到设计风格时认为,盲目崇拜西方设计和简单强调中国元素都是不自信的表现。他一直在自己的项目中尝试着用光在东方智慧和美学传统,与现代科技和西方设计间寻求一种和谐的共生之道。
据了解,有些照明设计师根据照明设计发展的趋势已经提出做减法的概念,但是更多的设计师还是在做加法。设计师的理念,整体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照明水平。在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指引下,照明设计师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四、融合铸就照明的灵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照明产品的制造与应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照明设计师在这场变革中已经逐渐成为主角。照明设计的“灵魂”来源于设计师的理念与经验,照明设计师在今后的照明工程中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